Logo Pic

关于菌物志


关于我About Me

菌物志Mycopedia是由卷柏——也就是我,真名蔡佳铭(即下文中“我”或“作者”)——创立的菌物学科普网站。
本人是一位热爱菌物学的高一学生,主要自然栖息地为上海市。在上海这片“贫瘠”的现代化城市里,想要找到蘑菇是很难的(我的评价是生物多样性马里亚纳海沟)。上海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就拿附近的南京来说,南京的菌物爱好者团队,入夏后经常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鹅膏和牛肝菌,而上海地区的菌物爱好者小伙伴们则鲜有这两者的目击记录。事实上,我最早对自然开始感兴趣也并非从蘑菇开始,而是先对人体器官结构感兴趣,然后转移到矿物,接着再迷上植物学,之后才渐渐注意到身边的菌物小生灵。
植物学和菌物学有许多相似和共通之处,钻研植物学的那段经历多多少少铺垫了我的菌物学之路。一座城市里的植物成分往往很复杂,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人工引入的观赏植物,它们终年耐看却又单调如一;有一些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们肆意开疆拓土,霸占领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本土”的物种。但蘑菇并非如此。除了寥寥数种食用菌,几乎没有其他被有意引入的大型真菌物种,而那些外来类群也还没有深入到上海的腹地之中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最后选择了菌物而非植物,因为它们虽然踪迹难寻,转瞬即逝,但它们不会说谎。
培养我对植物的兴趣,引导我走上植物学道路的是蛙哥。他是我的自然启蒙老师,没有他,我绝不可能了解植物学,继而走上菌物学的道路——即便走上了,也无法在这座难啃的险峰上攀登多高,至多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地带。最早接触到菌物是在菌物学大V曳尾菌的视频和文章上。当时她写了不少关于黏菌的科普,当时我就着迷上了这种神秘而又神奇的生物,此后再“爱屋及乌”地延伸至整个菌物世界。此后,我还邂逅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些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例如猫菇,自从认识她后我对菌物的了解更深上了一个层次;有些是和我一样的爱好者,例如盐粒和菇类调查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发现了许多新奇的上海蘑菇种类,让我见识到上海蘑菇其实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只是被城市与人类活动所割裂开了而已。还有更多的朋友和老师们,这里写不下,我会一一列举在致谢中。

上海可以说是最不适合研究蘑菇的地方,但我依然会坚持观察和记录上海地区的蘑菇,因为每当我看到自然依旧繁盛在这片被高楼大厦分割得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的土地上时,都是一阵发自心底的欣喜。


菌丝如细水长流般淌过林地的落叶。
photographed by 卷柏



好似坠入童话的角落
photographed by 卷柏



天外来客
photographed by 卷柏



不论这个世界如何,它们都将繁盛在这里,生机勃勃,美得深邃,那是别人看不见的灿烂。



菌物志Mycopedia网站是由我创立和运营的蘑菇科普网站,主要提供关于蘑菇的科普,蘑菇类群的特征、识别要点科普(包括一些不那么常见,资料难寻的属),同时还有一个初步建设中的“中国蘑菇名录”数据库(全名 中国大型真菌物种名录数据库)。
2022年夏天,当时我只是想把自己整理的蘑菇资料汇集在一起,便突发奇想,想到了网站的形式。抱着不太可能实现的心态,浅浅地了解了一下网站的基本架构之后,我意识到这不是个幻想——建立网站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用word编写文档转存为htm形式,再买一个域名,就能做成一个普通的静态网页。6月8日,最早的一个页面编写完成,内容是我最熟悉的蘑菇大青褶伞所处在的属:青褶伞属的介绍。7月3日,我将网站的想法分享给了其他蘑菇爱好者,和群友讨论网站名称后最终还是选用了自己设计的网站名——mycopedia,由前缀myco-(菌物的)和-pedia(encyclopedia,百科全书)组成,中文网站名叫菌物志。同时我还设计了logo。

因为早期的网页都是用word做成的,所以都泛着一股浓浓的文档风。知道html语言这种东西的存在之后,我自学html语言,设计出了更精美的网页(好吧可能算不上太精美,但至少比word好看吧)。次年的6月10日,我将网站上的页面几乎全盘换成了html语言编写的页面。

菌物志网站上主要提供有关中国蘑菇的科普,内容全部由我编写。另外网站上还有我自己建设的数据库——中国大型真菌物种数据库,建立此数据库的初衷是因为当前大多数的中国真菌物种列表(如《中国大型真菌物种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物种2000中国节点真菌部分等)都存在下列问题:收录的一些物种很难找到凭证文献;一些极老的文献中记载的物种不加以考证而全部收录(其中许多物种可能是错误鉴定);不采纳最新的分类体系;缺失近年发表的新物种等。中国大型真菌物种数据库中的数据由我和龙栩川编录,参考了最新的研究,并请教研究相关类群的老师,保证记录的准确性。每一个物种都有相关文献出处以及置信程度评级,对于有争议的物种置信评级将更低。数据库中还计划撰写每个物种的具体介绍,但此工作进展较缓慢。

这个网站与《菌物志》这本书有关系吗?
没有。
我也不认识它的作者傅力(斑斑)。
不过《菌物志》是我挺喜欢的一本书,它以真菌的口吻介绍了奇妙的菌物世界,很值得一读(但得吐槽下配图~)。

这个网站上内容好少啊/数据库里的物种好少啊。
网站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数据库里的一些内容有其他菌物爱好者和老师们的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啦),兼顾学业和爱好,还要保持内容质量的情况下更新速度很慢。但是我能保证网站上内容的质量与准确性~

致谢
蛙哥——引导我走进自然的指引者,梦开始的地方。
曳尾菌——领我入门菌物学的大佬,让我见识了多彩的菌物天地。
猫菇——我接触到的首位菌物学家,解答了很多专业问题,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泡泡——和我志同道合的采蘑菇爱好者,带我领略了云南蘑菇世界。
赶尾人——和曳尾菌一个level的大佬,很厉害但常年潜伏微博,近期转战其他平台。
毛竹——菌物爱好者兼摄影师,他的镜头总能展现蘑菇最美的一面。
杨祝良老师——昆明植物园的研究员,大牛,一位坚持菌物学研究的“蘑菇先生”,对我国的菌物学发展有很大贡献,是我的偶像。
Mugoture——超厉害的巨佬,大一发新种论文,厉害到令我感觉不配致谢他(((
龙栩川——小型蘑菇专家,定种专家,南京菌物爱好者骨干成员
我的家人们——他们一直支持我搞这些某些人看来“不务学业”的事情。在小时候他们为我买的书中,我第一次触到了生物学的大门。

下列是需要感谢的老师们,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说明:VC、蝈蝈、虫哥、小江豚、kiwi、妖妖、土豆、冯德春、刘夙、陈彬、李子、菇小二、金喆老师、刘思雨老师、张明、小黑、李骥鹏、图力古尔、邓春英、郭婷、陈言柳、范宇光、王超群、李海蛟、葛再伟、杨博、郭光普、Ivy、唐晓燕老师、沈燕老师、焦鹏杰老师。

下列是需要感谢的蘑菇爱好者们(排名不分先后):盐粒、咕、ace、Uwiling、夏日狂鲨、阿科、奔跑的hx、大饼脸、阿灯、姬朱雀、生命*、Vela、朱海燕、豆包菜、Russula spec.、線香花火、Fungi、老虎、海鹦、薏芢(不会再打错字啦(*^_^*))、豹、纳尼亚阳光、老虎、余工、犖、盐酸HCl、天哥、小蜗牛和妈妈、小蚕和妈妈、小䴙䴘和妈妈、小飞象章鱼、锹神棍、生命*、天涯沦落人,还有所有贡献过蘑菇照片的朋友们(上文出现过的不再重复):张秀珍、戎戎、谭勇、游山、小宁宁ELIN、Min Cai、wangqg、小灰灰、三三、Maggie、老K2001、丸子、俊妮、无心快语、烦烦不知道、折耳根、jojo卓、初初初级蘑菇粉的妈妈、点、山里人、蓬蒿、宁静致远、mta、绿竹、哎呦、问天、锹甲、叛逆的菠萝、小橘子、Murphy the Sea Squirt、枫岫主人、wing、姜姜、柳开林、飞不起来、夏麦、沙林、浮生若梦、-至此留年.、Rabbit、再来一杯、蓬蒿、菇小二、len、一只橡树树、老虎、微笑、非专业人士、罗婉蓉、张慧林、Joan、SHAKESPEAR、周勇、剪辑aya、宏艺、曲水引流觞。

上述有些是昵称有些是真名(许多人我没问真名,怕别人膈应)。如有遗漏请见谅,可以联系我加进去~



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 ©卷柏爸



up发布在哔咔哔咔 哔哩哔哩的视频,欢迎查看



联系


请通过邮箱联系我:currymar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