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皮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2010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脱皮大环柄菇
- 别称&俗称Othernames:棉花菌、雨伞菌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2010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大环柄菇属Macrolepiota
- 分布Distribution: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广泛,常见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浙江省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 生态Ecology: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林下、林缘及路边地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摄于浙江
来源:微笑介绍部分
简介:脱皮大环柄菇是在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大型伞菌,是大环柄菇属中体型较大的物种,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广泛,是常见的野生可食用菌。该物种最标志性的特征是高大的身子和大而下垂的破布状菌环。幼年时,它的菌环连接着菌柄和未张开的菌盖边缘,使整个菌盖呈现“倒水滴形”;成年后,巨大的白色菌环垂下来,变得脆弱易碎,容易破碎消失。
该种的其他特征包括担子果大型,白色的菌盖表面被易脱落的片状至壳状褐色鳞片,菌柄密被褐色细鳞,菌褶白色离生,褶缘囊状体棒状、宽棒状至梨形。
据《中国真菌志》记载,该种的高度最高15cm,但实际在野外考察经常找到远超15cm高的个体,一些个体半米都绰绰有余,整体状如雨伞般,故在一些地区被俗称为雨伞菌。
脱皮大环柄菇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在网络上能找到很多该物种的图片,偶尔也能上新闻。不过,该物种的正式发表在2010年,到现在“脱皮大环柄菇”这个名称的知名度也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个体被误鉴定为其他物种,因此该物种的正式报道比较少。
相似物种和相关错误鉴定
虽然该物种的分布很广泛也很常见,脱皮大环柄菇却在2010年才被正式发表,故2010年以前的图鉴都将它错误记载为高大环柄菇
M. procera等物种。它和高大环柄菇的区别是高大环柄菇的体型较矮,菌环小,菌柄上有明显的蛇皮状花纹,整个菌盖上覆盖褐色絮状鳞片,另外还有块状褐色鳞片,扁平,不容易脱落,显微镜下褶缘囊状体主要为棒状至囊状;而脱皮大环柄菇的体型较高,菌环大,菌柄上有褐色细鳞片,菌盖白色,有少量白色絮状鳞片,另外还有块状褐色鳞片,略翘起,容易脱落,褶缘囊状体圆柱形、棒状、宽棒状至梨形。另外,高大环柄菇的菌盖表面鳞片细胞(25-90×7-14μm)较脱皮大环柄菇的(18-40×7-13μm)长的多。近年来也经常有该物种的错误鉴定,例如2020年9月23日,千岛湖曾报道在竹林地发现“高大环柄菇”,综合其他新闻网站提供的图片,这应该是脱皮大环柄菇。
凸顶大环柄菇
M. umbonata同样拥有褐色略翘起的鳞片,但它的菌盖中部有1钝乳突,且菌环并非大而下垂。
系统学上,长柄大环柄菇
M. dolichaula和本物种近缘,但形态上可以明显区分开:长柄大环柄菇的体型更矮,菌盖鳞片细小点状,颜色淡,菌环不大而下垂。
大青褶伞
C. molybdites是相似的有毒菌,它的体型较矮,成熟后菌褶带有青色调,菌柄完全光滑(而本物种菌柄有褐色细鳞),菌环不大而下垂。
《中国经济真菌》中记载的“棉花环柄菇
Lepiota sp.”可能是该物种。
注意:裂皮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excoriata有时也被称为“脱皮大环柄菇”,但两者是不同的物种,且裂皮大环柄菇在我国可能没有分布。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Macrolepiota in Korea: New Records and a New Species, 2019. Hae Jin Cho, Hyun Lee, Myung Soo Park, Changmu Kim. Mycobiology 47(1):1-10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2298093.2019.1663122
- The genus Macrolepiota (Agaricaceae, Basidiomycota) in China, 2010. Z.W. Ge & Zhu L. Yang & Else C. Vellinga. Fungal Diversity 45:81–98    https://doi.org/10.1007/s13225-010-0062-0
食毒性 - 可食用Edible该物种是食用菌,可以食用,但需区分相似有毒菌。理论上可以栽培,但目前没有栽培成果。已经有脱皮大环柄菇的菌丝生长最适条件和出菇最适合条件研究。
食毒性介绍的参考文献
- Optimal mycelial conditions and spawn production for the domestication of Macrolepiota detersa, 2014. Leela Maya Rizal, Kevin D. Hyde, Ekachai Chukeatirote, Pattana Kakumyan, Sunita Chamyuang. The 2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hai Society for Bio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罗霄山脉大型真菌编目与图鉴, 2023. 张明 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浙江景宁大型真菌图鉴, 2021. 赵瑞琳、季必浩 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