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粒小鬼伞Coprinellus aureogranulatus
(Uljé & Aptroot) Redhead, Vilgalys & Moncalvo 2001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金粒小鬼伞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Coprinellus aureogranulatus (Uljé & Aptroot) Redhead, Vilgalys & Moncalvo 2001
- 属Genus: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
- 属Genus:小鬼伞属Coprinellus
- 分布Distribution:*暂无信息*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献记载)
上海市,广东省(非文献记载,来自自然观察记录等)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生态Ecology:春夏季生于腐木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摄于上海,疑似金粒小鬼伞
来源:盐粒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中部黄褐色至橙黄色,边缘近灰色,有明显沟纹;菌柄基部有金黄色菌丝束;菌盖菌幕金黄色,近颗粒状,易脱落,菌幕中存在金褐色厚壁近球形的末端细胞;担孢子小,椭圆形;褶缘囊状体、盖生囊状体和柄生囊状体烧瓶形;没有或罕有侧生囊状体。
此物种由于菌盖和菌柄上有刚毛(实为囊状体),传统上它们被归入鬼伞属刚毛组
Coprinus sect.
Setulosi,在鬼伞属被拆分后,这个物种基于系统学证据被归入小鬼伞属晶粒组
Coprinellus sect.
Micacei。金粒小鬼伞的菌盖菌幕颗粒状,喜欢产生近钟形而非完全钟形的孢子,都是它属于晶粒组的证据。
相似物种
金粒小鬼伞的金黄色菌丝束+金黄色颗粒状菌幕的特征组合在属中独一无二。同样拥有金黄色菌丝束的一些物种往往拥有不容易脱落的簇状菌幕,且它们的菌盖一般为钟形至半圆形,而本种的菌盖完全开展后常近平展。
白斑霍氏鬼伞
Hausknechtia leucosticta的菌盖沟纹更深,拥有白色菌幕,缺乏金黄色菌丝束,且不会自溶。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New findings of Coprinellus species (Psathyrellaceae, Agaricales) in China, 2018. Mei Huang & Tolgor Bau. Phytotaxa 374 (2): 119–128    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374.2.3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中国鬼伞类真菌的分类, 2022. 朱力扬、黄梅、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41(6):878-89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398
- New findings of Coprinellus species (Psathyrellaceae, Agaricales) in China, 2018. Mei Huang & Tolgor Bau. Phytotaxa 374 (2): 119–128    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374.2.3
物种描述
无描述
库中图片 7 张
图片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盐粒
拍摄日期:2023-06-05
摄于上海,疑似金粒小鬼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盐粒
拍摄日期:2023-06-05
摄于上海,疑似金粒小鬼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3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飞不起来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广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4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飞不起来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广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5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飞不起来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广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6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飞不起来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广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7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飞不起来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广州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标签:[无]
上次编辑:2023-07-04
物种编号:590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3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1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