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小鬼伞Coprinellus micaceus
(Bull.) Vilgalys, Hopple & Jacq. Johnson 2001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晶粒小鬼伞
- 别称&俗称Othernames:狗尿苔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Coprinellus micaceus (Bull.) Vilgalys, Hopple & Jacq. Johnson 2001
- 属Genus: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
- 属Genus:小鬼伞属Coprinellus
- 分布Distribution:世界分布广泛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全国分布广泛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 生态Ecology:春至秋季簇生于阔叶树腐木上,有时腐木被掩埋在地下。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摄于上海华泾
来源:卷柏妈介绍部分
简介:作为“狗尿苔”大家族中的一员,晶粒小鬼伞分布广泛,颜色土黄,常见于树桩基部等
一看就很容易被狗尿的地方。晶粒小鬼伞属于
鬼伞类真菌(算是狗尿苔大本营),它喜欢在雨后大量簇生出现,是一种较容易识别的蘑菇。单朵蘑菇拥有黄褐色(或者高级点说,叫琥珀黄、蜂蜜黄)的钟形菌盖,很罕见的情况下会接近白色;下有一根脆质的白色菌柄,菌柄上可能会有很细小的鳞片,绝不会有任何菌环、菌托等结构。其菌褶幼年是白色或浅灰色的,排列紧密,随着蘑菇的老化迅速变黑并融化成黑色的墨汁。这便是鬼伞类真菌的拿手好戏——自溶,让蘑菇老化后释放出消化酶分解掉自身。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孢子的传播,防止孢子被困在蘑菇老化皱缩的躯壳中,同时加快生命周期。
仔细观察晶粒小鬼伞幼年个体的菌盖表面,可以看到许多细小的白色颗粒状结构。那是它的颗粒状菌幕,很容易随刮蹭或雨水冲刷而消失,所以雨后很难找到菌幕结构。这种菌幕是晶粒小鬼伞有别于其他小鬼伞的特点之一,也是其中文名“晶粒”与拉丁名种加词“micaceus”(云母状的)之由来。
分布与生境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在我国各省区也有分布。一般为腐生菌,生于阔叶树的腐烂树干上,也有可能从埋在地下的树干上长出来,状如地生(在森林里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偶尔也能出现在家中墙角处或潮湿的拖把上。春季至秋季均可出现。
复合群
诸如晶粒小鬼伞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物种,世界各地的物种多少会因为地理局限而产生一定的分化,换句话说,所谓的“晶粒小鬼伞”中很可能包含了多个隐藏物种。因而,晶粒小鬼伞是一个复合群,它包含了若干个很相似难以区分的物种。对该复合群的研究依然在进行中。
目前,发现的隐藏种有甜味小鬼伞
C. saccharinus、角鳞小鬼伞
C. truncorum、巴基斯坦的
C. campanulatus和
C. ovatus等。甚至,某些隐藏种本身,如甜味小鬼伞,其中还包含了几个分支。这些物种在形态学上的区别非常细微,例如用传统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来研究这样的复合群完全就是抓瞎,现代的菌物学家会通过分析比对DNA的差异确定物种后,再去寻找它们形态学上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相似物种
甜味小鬼伞是晶粒小鬼伞复合群中的物种,显微镜下它缺乏柄生囊状体,仅偶见稍膨大的菌柄表皮末端细胞,而晶粒小鬼伞具有长颈烧瓶形的柄生囊状体。两者最好通过DNA手段区分。
小鬼伞属的许多其他种也拥有黄褐色的菌盖。黄鳞小鬼伞
C. ellisii、家园小鬼伞
C. domesticus、庭院小鬼伞
C. xanthothrix菌盖表面的菌幕并非细小颗粒状,而明显更大,呈白色至褐色鳞片状或壳皮状,聚集成簇,难以从菌盖上剥离,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消失。有时这些物种的生长基质上还能看见明显的橙黄色毛毯一样的菌丝束,晶粒小鬼伞没有这样的构造。
林生小鬼伞
C. silvaticus在我国的分布还并未被证实。它的菌盖上缺乏颗粒状菌幕,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细小的绒毛状菌幕(实质是盖生囊状体,而晶粒缺乏盖生囊状体)。
非鬼伞类的一些真菌有时也有簇生、黄褐色的外观,初学者容易混淆。注意,鬼伞类真菌的菌褶成熟后呈黑色且往往会自溶,菌褶常接近离生,菌柄脆,缺乏菌环。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中国鬼伞类真菌的分类, 2022. 朱力扬、黄梅、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41(6):878-89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398
食毒性 - 胃肠炎型中毒Gastroenteritis尽管有观点认为幼年的晶粒小鬼伞可食用或可入药,但更多文献记载其有毒。成年自溶后的晶粒小鬼伞一定不能食用。晶粒小鬼伞含有鬼伞素,与酒同食会导致中毒。
有记载晶粒小鬼伞存在神经毒性。
有报道从晶粒小鬼伞中分离出色胺,LD 50 为 223 mg/kg。

食毒性介绍的参考文献
- 蘑菇毒素分类及其结构式, 2021. 秦琪,田恩静,包海鹰. 菌物研究 20(2)    
不同文献记载中本种的食毒性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Mushroom Poisoning Outbreaks - China, 2021, 2022. Haijiao Li et al.. China CDC Weekly    
- 中国鬼伞类真菌的分类, 2022. 朱力扬、黄梅、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41(6):878-89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398
-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2016. 陈作红、杨祝良、图力古尔、李泰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常见蘑菇野外识别手册, 2010. 肖波,范宇光.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内蒙古东部伞菌和牛肝菌名录, 2012. 图力古尔. 菌物研究 10(1):20-30    
- 湖南省大型真菌红色名录, 2022. 湖南省林业局.    
物种描述
无描述
库中图片 13 张
图片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游山
拍摄日期:2022-11-26
摄于上海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游山
拍摄日期:2022-11-26
摄于上海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3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游山
拍摄日期:2022-11-26
摄于上海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本词条的创作得到了共同创作者 猫菇 的帮助。
感谢共同创作者整理物种列表、撰写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或回答专业性问题!
标签:[无]
上次编辑:2024-06-23
物种编号:595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13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1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