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白鬼伞Leucocoprinus ianthinus
(Sacc.) P. Mohr 1994
目前,Leucocoprinus ianthinus这个名称通常用来指代一个在我国真实存在的物种,但这个物种的真实身份并不一定是Leucocoprinus ianthinus,实际身份可能是其他物种甚至多个物种构成的复合群,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学名仅供参考。详见下方简介。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蓝紫白鬼伞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Leucocoprinus ianthinus (Sacc.) P. Mohr 1994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
- 分布Distribution:室内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暂无信息*
- 生态Ecology:*暂无信息*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本物种的记录来自于菌物爱好者的观察,可能没有严谨的形态学和系统学依据

来源:卷柏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几乎总是出现在花盆、温室等室内人工环境中,非我国本土菌种,很可能随营养土或观赏植物交易而传入我国。它的原产地可能在热带地区。
此物种特点是子实体小型,常多个生长;菌盖幼时近卵形,后开展为钟形、斗笠形或近平展,中部略凸起,边缘有长辐射状棱纹;盖表密被大量褐色至紫褐色细鳞片,鳞片在中部形成一整块,朝四周渐稀;菌褶白色,老后可能变色,离生;菌柄近白色,中上部有菌环。
物种争议
我国的“蓝紫白鬼伞”还没有过系统学研究证明的确是蓝紫白鬼伞这个物种,它的真实身份可能并非蓝紫白鬼伞,甚至可能包含了多个物种。事实上,蓝紫白鬼伞这个物种本身存在争议且有很多相似种(见下文阐述),故此记录在数据库中被标记为有争议。
蓝紫白鬼伞本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物种,另一个物种
L.lilacinogranulosus和本物种很相似,通常认为它们是同一种,但也有争论。
L. heinemannii及相似物种也有紫色调的鳞片,看上去和蓝紫白鬼伞相似(这是一个形态学上十分相似但系统树上较分散的复合群,尤其是
L. parvipileus这个物种尤和本种相似),和本种的区别是:这些物种的孢子上没有芽孔,而据Gierczyk & Dubiel 2014记载,真正的蓝紫白鬼伞的孢子上有一个有盖芽孔。另外,复合群内物种的孢子长度普遍小于7.5μm,宽度普遍短于4.5μm,而蓝紫白鬼伞的孢子长度虽然有多种记载,但基本都超过这些数据,例如Arun Kumar & Manimohan 2009记载8–11 × 5.5–7μm、Gierczyk & Dubiel 2014记载8.0-11.0 × 6.2-7.5 μm、Ludwig 2012记载(7)8-10.5(11) × (5.5)6-7.5(8)μm(此数据摘录自Gierczyk & Dubiel 2014)。关于我国的个体,作者对家中长出来的样本的孢子进行了粗略测量,数据大约是7-9×5-7.5μm(测量时手头没有刚果红染色及油镜,所以可能观测不清有误差)。目前不排除我国的“蓝紫白鬼伞”中混有此复合群的物种。
相似物种
褐顶白鬼伞
L. brebissonii和本种也有些相似,但可以确定我国花盆中的个体并非褐顶白鬼伞。主要区别是褐顶白鬼伞(除非老化后)鳞片通常更偏黑褐色(颜色区别在幼年担子果上尤为明显),据中国真菌志记载芽孔一般缺乏孔盖,且它通常不会出现在花盆中。Gierczyk & Dubiel 2014记载褐鳞白鬼伞的孢子“have a distinct papilla-like apex”(有一个乳突状的顶部),但中国真菌志的记载中未见。Arun Kumar & Manimohan 2009的检索表中记载
L. ianthinus的菌柄受伤变色(而褐顶白鬼伞不会),但在我采集的样本上未见此特点(至少不明显)。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Leucocoprinus lilacinogranulosus (Henn.) Locq. in Poland, 2014. Błażej Gierczyk & Grzegorz Dubiel. Acta Mycologica 49(1):59-67    https://doi.org/10.5586/am.2014.005
- Three new cryptic Caribbean species in the Leucocoprinus heinemannii complex (Agaricaceae, Agaricales), 2020. Alfredo Justo & Claudio Angelini & Alberto Bizzi & Alessia Tatti & Alfredo Vizzini. Mycological Progress, 19(12), 1445–1457    https://doi.org/10.1007/s11557-020-01638-9
- The genera Leucoagaricus and Leucocoprinus (Agaricales, Basidiomycota) in Kerala State, India, 2009. T.K. Arun Kumar, Patinjareveettil Manimohan. Mycotaxon 108(1):385-428    https://doi.org/10.5248/108.385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无相关文献记录
由于本物种记录来自于爱好者观察,目前可能没有正式发表的文献中记录了该物种。
物种描述
无描述
库中图片 17 张
图片6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蓬蒿
拍摄日期:2023-06-10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7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mta
拍摄日期:2023-06-15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8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9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0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3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4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心不狠站不稳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5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郑婕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6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郑婕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17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郑婕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上次编辑:2023-06-24
物种编号:111
Revised:fals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4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