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孢小蘑菇Micropsalliota megaspora
R.L. Zhao, Desjardin, Soytong & K.D. Hyde 2010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大孢小蘑菇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Micropsalliota megaspora R.L. Zhao, Desjardin, Soytong & K.D. Hyde 2010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
- 分布Distribution:江西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广东省
- 生态Ecology:*暂无信息*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和菌柄表面覆盖褐色的鳞片;菌肉受伤变粉色;担孢子较大;褶缘囊状体腹鼓喙状(ventricose-rostrate)至梨形。孙佳悦等,2020在我国报道的大孢小蘑菇与 Zhao et al.对其模式标本的描述略存差异:我国的标本的菌盖直径稍大(18.0~23.0mm),模式标本更小(5~12mm);前者菌柄较长较细(37.0~50.0 ×1~2mm),外形更为纤细,后者菌柄较短(20~30×1~1.5mm)。
该种在小蘑菇属中较易识别,其孢子大小为6.8~8.5×3.4~4.5μm,明显大于该属其他已知物种,如棕色小蘑菇
M.arginophaea孢子为4.0 ~ 5.5×2.5~3.0μm;拟白色小蘑菇
M.pseudoarginea孢
子为4.0~5.0×2.5~3.2μm。宏观形态上该种与
M.lateritia var.
vinaceipes较为相似,但后者孢子较小,为5.0~6.0×3.0~3.5μm,可以与该种明显区分。系统发育树中,我国的标本与模式标本序列聚为独立分支,分支具有较高支持率。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采自江西的2个小蘑菇属中国新记录种, 2020. 孙佳悦、王粤生、王鑫、汪毅、易忠琛、颜俊清、霍光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5382.2020.11.022
- 深圳市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2021. 伍利强. 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采自江西的2个小蘑菇属中国新记录种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2.1 大孢小蘑菇形态特征 Micropsalliota megaspore R. L. Zhao,Desjardin,
Soytong & K.D.Hyde,Fungal Diversity 45:64(2010)
宏观特征:菌盖直径 18~23 mm,中部微凸起至平展,菌盖表面被浅褐色至深褐色丛毛状鳞片,无内卷。菌肉至菌柄处厚约 1.0 mm,白色,菌褶宽度 1.0~2.0 mm,致密,离生,不等长,淡褐色至棕褐色。菌柄长 37~50 mm,直径 1.0~2.0 mm,圆柱状,基部稍膨大,中空,纤维质,淡褐色至棕褐色,菌环以上被粉状鳞片,菌环以下被纤毛状鳞片。菌环单生,膜质,易脱落,白色,边缘淡褐色(图 1A、B)。
显微特征:孢子(6.8~8.5)×(3.4~4.5)μm,[x=(7.6±0.4)×(3.9±0.1)μm,Q = 1.8 ~ 2.0,Q m = 1.9±0.1,n= 20],杏仁形至椭圆形,顶端壁稍厚,无芽孔(图 1F)。担子(10.0~15.0)×(6.0~7.0)μm,棒状,无色,具 4 个担子小梗(图 1E)。侧生囊状体缺失。褶缘囊状体(14.0~37.0)×(5.1~6.8)μm,长颈瓶形至棒状,顶端头部膨大,宽 3.4~5.1 μm,无色,光滑(图 1C)。菌盖表皮由长 13.0~33.0 μm,直径 7.9~13.0 μm 的圆柱形菌丝组成,褐色,分隔处溢缩(图1D)。菌柄菌丝长40.0~84.0 μm,直径10.0~14.0 μm。
生境:单生或散生于针阔混交林地。
分布:泰国(模式产地),中国(江西)。
研究标本:汪毅,孙佳悦,王鑫,易忠琛,王粤生,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园,2019 年 4月 27 日,HFJAU0712。
库中图片 0 张
无图片
标签:[无]
上次编辑:-
物种编号:136
Revised:fals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3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