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紫白鬼伞Leucocoprinus purpurascens
(T. Guo & Z. W. Ge) Kun L. Yang, Jia Y. Lin & Zhu L. Yang 2024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变紫白鬼伞
- 别称&俗称Othernames:干紫白环蘑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Leucocoprinus purpurascens (T. Guo & Z. W. Ge) Kun L. Yang, Jia Y. Lin & Zhu L. Yang 2024
- 科family: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
- 分布Distribution:*暂无信息*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暂无信息*
- 生态Ecology:夏秋季散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 营养类型Nutrition Type:腐生Saprotrophic: 分解死亡生物体或有机物获取养分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介绍部分
简介:此物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干后变紫色;菌盖白色,中部凸起并被淡褐色至红褐色鳞片;无褶缘囊状体;担孢子较长,无芽孔,平均长宽比
Qav = 1.79 ± 0.15;菌褶白色,离生;有易脱落膜质菌环。
此物种最初属于白环蘑属,2024年被转移到白鬼伞属。
相似物种
此物种干后变紫和褶缘囊状体的缺失是两个标志性的特征(此物种的菌褶边缘仅见少量比担子小的窄棒状细胞,大概率是未成熟担子)。
黑鳞白环蘑
L. atrosquamulosus的子实体更大(菌盖直径1.5-2.5cm,菌柄长4-5cm;本种菌盖直径1-2.5cm,菌柄长2.5-5cm),菌盖上被黑褐色鳞片,褶缘囊状体存在,担孢子更小(5–7 × 3.5–4 μm,本种8-10 × 4.5-6μm)。
紫红白环蘑
L. purpureoruber(基于目前采集到的标本来看)虽然干燥后菌褶也会变紫色或褐色,但它拥有更大的体型,棒状至纺锤状的褶缘囊状体和存在芽孔的担孢子。
丁香紫白环蘑
L. purpureolilacinus和近丁香紫白环蘑
L. subpurpureolilacinus菌盖上有时也有红褐色至褐色的纤丝状鳞片,但它们存在褶缘囊状体,干燥后不会显著变色。
绿化白环蘑
L. viriditinctus是一个系统学上近缘的物种,但它受伤和干燥后变深蓝色,而非干燥后变紫色,且担孢子更小(7.0–8.5 × 4.0–5.0 μm),褶缘囊状体宽棒状至梨形,分布更靠南。
拟名
该种最初中文名“变紫白环蘑”采用作者提供的中文名,即郭婷老师在微信公众号“漫步菇道”上于2023-02-23发表文章中的拟名。现用中文名参考Yang, K.L. & Lin, J.Y. 2025. Nomenclatural novelties, errata and colors (2024)中的拟名“变紫白鬼伞”。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无相关文献记录
物种描述
无描述
库中图片 0 张
标签:[无]
上次编辑:2025-10-15
物种编号:1008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0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