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ic

搜索类型: 前后匹配前匹配学名全匹配中文名全匹配 帮助
筛选:        所有物种内容完整的物种
收录内容:
此物种的词条内容完整并得到了初步审定。
SpeciesFungorum链接  Mycobank链接    大字模式

梭孢环柄菇Lepiota magnispora

Murrill 1912

基本信息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梭孢环柄菇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Lepiota magnispora Murrill 1912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环柄菇属Lepiota
  • 分布Distribution:分布较为广泛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吉林省,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黑龙江省
  • 生态Ecology: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Picture
摄于云南
来源:泡泡

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白色,被黄褐色至褐色鳞片,菌盖中央鳞片完整,颜色更深;菌柄有一个似菌环的环区,环区以下被大量浅黄色黄褐色,偶近白色絮状鳞片;菌褶离生,白色;担孢子侧面观企鹅形,上脐部凹陷,背面近平直,腹面腹鼓状。

相似物种

该种和细环柄菇L.clypeolaria相似,据记载后者颜色更深,但颜色实际变化情况很大,更准确的区别是梭孢环柄菇的菌盖鳞片颜色略带黄色调、菌柄鳞片通常浅黄色至黄褐色、菌盖中心鳞片色深、担孢子背面近平直;而细环柄菇菌盖颜色变化多,但总体偏褐色,菌柄鳞片一般近白色,菌盖中部鳞片颜色没有显著差异,担孢子背面腹鼓状。
该物种在我国可能是一个广布种,但目前各地报道较少。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1.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中国环柄菇属的分类学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冠状环柄菇的群体遗传学, 2007. 梁俊峰.    
  3. 中国大型真菌, 2000. 卯晓岚主编.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中国经济真菌, 1998. 卯晓岚. 北京:科学出版社    
  5. 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区系【附录1】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物种名录, . .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梭孢环柄菇 图42
Lepiota magnispora Murrill, Mycologia 4: 237,1912.
Lepiota fusispora Kauffman, Papers Mich. Acad. Sci., Arts Letters 4:330,1925
Lepiota ventriosospora D.A. Reid, Trans. Br. Mycol. Soc. 41: 427, 1958.
担子果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2.5~5cm,初半球形或钟形,后逐渐伸展至近平展。白色至污白色,被黄褐色至褐色鳞片,边缘常延生,菌盖中央具钝的凸起,中央无撕烈近完整、近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离生,白色,密,不等长,具小菌褶;菌柄长5~10cm,直径0.3~1cm,近圆柱状,中空,基部略膨大,无明显菌环,但在菌柄上部具一个似菌环状的环区,绒毛状,环区以上菌柄白色,环区以下白色至浅黄色,被浅黄色至黄褐色絮状鳞片。
担子20~40(45)x8~15μm,棒状,多具4孢梗,偶具2孢梗,孢梗长达 7μm。担孢子(12.5)14~18.5(21)x4~6(6.5)μm [Q=(2.50)2.73~3.89(4.20),Q = 3.29土0.35],侧面观企鹅形,上脐部凹陷,腹面腹鼓状,背面近平直,背腹观纺锤形或子弹头形,无色透明,光滑,壁略厚,类糊精质,刚果红中变红,甲酚蓝中不变色;小尖细小。褶缘囊状体(17)20~32(42.5)x(5)8~14(18)μm,形状多样,棒状、窄棒状、纺锤状、梨形或宽棒状,也有近葫芦状、近柱状,偶椭圆形,无色透明,薄壁,刚果红中浅砖红色,常密集排列成不育褶缘。侧生囊状体阙如。菌盖表面由呈毛状排列的菌丝组成,但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常倒伏,末端细胞(65)98~560x6~17μm,近圆柱状,顶部钝圆,有时向顶部渐窄,有时具无锁状联合横隔,壁略厚,基部具棒状短细胞 35~75x8~13 μm,具淡黄色至黄褐色胞内及胞壁色素,基部以下细胞有时具黄褐色胞外色素。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
生境:夏秋生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世界分布: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模式产地:美国。
研究标本:吉林:安图,长白山,海拔1400m,1960年8月18日,杨玉川832(HMAS32518);同地,海拔 1500 m,1960 年8月 12 日,杨玉川 719(HMAS 32519);安图道白河,海拔 1300 m,2004 年8月16 日,张丽芳 533(HKAS 8247);同地,200年9月10日,王向华2093(HKAS50916)。四川:甘孜,至白玉方向约25km处,海拔3280~3485 m,2005年8月4日,葛再伟769(KAS49264)。云南:玉龙,玉龙雪干海子,海拔2700m,1985年7月30 日,E.Horak 2858(HKAS15047);香格里拉小雪山,海拔3600m,2004年8月13日,梁俊峰56(HKAS 46369);香格里拉,吉沙,2003年8月31日,陈娟79(HKAS 44312)。西藏:江达,雷集拉山,海拔4250 m,2004年8月1日,葛再伟 246(HKAS 46026);米林,帕隆藏布江边扎曲,1982年9月26日,卯晓岚 599(HMAS 53652);波密,达兴,海拔3000m,1982年8月28日,卯晓岚1413(HMAS 53360)。
讨论:梭孢环柄菇 L.magnispora 的主要特征是菌盖表面鳞片黄褐色,菌柄不具明显菌环,仅有一个似菌环的环区,菌环之下被浅黄色至黄褐色絮状鳞片,担孢子侧面观企鹅形,上脐部凹陷,背面近平直,腹面腹鼓状。
梭孢环柄菇的显微特征在不同标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褶缘囊状体的形状,菌盖表面鳞片末端细胞顶部钝圆或渐尖等。从外形看,梭孢环柄菇与环柄菇 L.clypeolaria 非常相似,因此在野外常易混淆,但后者菌柄上的鳞片多为污白色,担孢子侧面观为纺锤形,而梭孢环柄菇的菌柄鳞片为浅黄色至黄褐色,担孢子侧面观是企鹅形。

库中图片 2 张


图片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云南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云南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上次编辑:-
物种编号:55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6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1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













回到首页    搜索物种    目录

©菌物志Mycopedia,版权声明
如需引用本文可参考下列格式:
蔡佳铭.2023. 梭孢环柄菇Lepiota magnispora. 菌物志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Lepiota magnispora
Jia-Ming Cai.2023. Lepiota magnispora [Chinese]. 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Lepiota magnisp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