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裂盖环柄菇Lepiota sinorecondita
ad int. [非正式发表]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中华裂盖环柄菇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Lepiota sinorecondita ad int. [非正式发表]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环柄菇属Lepiota
- 分布Distribution:吉林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吉林省
- 生态Ecology:夏秋季生于落叶松林地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隶属于层盖环柄菇组sect.
Lilaceae。该种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很小(菌盖仅0.9-1.7cm宽,菌柄3.5-3.7cm长);菌盖污白色至米色,被黄褐色鳞片,中央有光滑暗褐色凸起,边缘有短沟纹;菌褶米色,离生,干后颜色变深;菌环存在;担孢子(4.0–)4.5–5.5 × 2.5–3.0(–3.5) μm,侧面观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盖表鳞片末端细胞宽棒状或梨形。
分类学
这个物种属于裂盖环柄菇复合群,此复合群的特点是:菌盖的表皮开裂形成小的块状褐色鳞片;内菌幕白色,发育良好且一般形成菌环;盖表鳞片膜皮型(由子实层状排列的细胞组成);担孢子椭圆形。
形态学上,这个种和裂盖环柄菇原描述很接近,但原描述中记载了更小的担孢子,且两者序列聚在一起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国真菌志环柄菇卷》和梁俊峰,2007中记载该种为裂盖环柄菇近似种(
Lepiota aff. psalion)。
Alfredo Vizzini et al. 2019基于一份采集自意大利的标本,对这个物种进行了更全面的描述,同时将一份荷兰的样本命名为
Lepiota recondita,将我国的样本暂时命名为
Lepiota sinorecondita ad interim(这个物种目前仅有1份包含3个子实体的标本,正式发表还需要更多的标本)。该种和裂盖环柄菇的区别是本种担孢子平均大小超过4μm长,平均长宽比Qav=1.64,而裂盖环柄菇担孢子平均大小=3.9μm,Qav=1.36。该种和
L.recondita的区别是本种褶缘囊状体主要棒状,孢子长椭圆形,Qav=1.64,菌环下表面被细褐色鳞片,而
L.recondicta的褶缘囊状体形态更多样,孢子椭圆形,Qav=1.5,菌环几乎完全光滑。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中国环柄菇属的分类学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冠状环柄菇的群体遗传学, 2007. 梁俊峰.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中国环柄菇属的分类学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冠状环柄菇的群体遗传学, 2007. 梁俊峰.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裂盖环柄菇近似种 图54 Lepiota aff. psalion Huijser & Vellinga, Belg. Journ. Bot. 131: 203, 1998.
担子果很小。菌盖直径 0.9~1.7 cm,污白色至米色,被同心环状排列的块状浅黄褐色小鳞片,向边缘渐小,中央具暗黄褐色至暗褐色光滑凸起;菌褶离生,米色,干后黄色至褐色,密,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长3.5~3.7 cm,直径 0.1~0.4 cm,近圆柱状,向基部渐粗,中空,基部略膨大,污白色,近光滑,中下部常具白色的绒毛,基部具白色菌索;菌环上位,膜质,上表面白色,下表面具浅黄褐色鳞片。担子 17~22 x 5~6µm,窄棒状或近圆柱状,具4 孢梗。担孢子(4)4.5~5.5 x 2.5~3(3.5) µm [Q=1.50~1.80(1.83), Q=1.64±0.11],侧面观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上脐部不凹陷,腹部近平直,背腹观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壁略厚,非类糊精质,刚果红中几乎不着色或着色缓慢且很淡,甲酚蓝中紫红色,常4个聚集一起。褶缘囊状体21~40 x 6~13 µm,棒状或窄棒状,偶尔宽棒状或梨形,无色透明,薄壁。侧生囊状体阙如。菌盖表面鳞片由呈子实层状排列的细胞组成,生长过程中不倒伏,末端细胞18~50 x 10~20µm,近圆柱形、宽棒状、棒状或梨形,偶尔近葫芦形,具浅黄褐色胞内色素。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
生境:夏秋生于落叶松林地上。
世界分布:裂盖环柄菇近似种分布于中国。
模式产地:裂盖环柄菇L. psalion的模式产地为奥地利。
研究标本;吉林:长春,净月潭公园, 2005年8月7日,王建瑞(HMJAU3799)。
讨论:裂盖环柄菇近似种L. aff. psalion具有很小的担子果,菌盖中央凸起,边缘具短的沟纹,担孢子侧面观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菌盖表面鳞片末端细胞宽棒状或梨形。
该标本与裂盖环柄菇L. psalion的原描述非常相似(Vellinga, 1998, 2010b),但后者具有较小的担孢子(3~4.5× 2.5~3.5µm)。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它们始终聚类在患但存在较大的序列差异。由于研究材料较少,暂将中国这一标本作为裂盖环柄菇的近似种处理。
库中图片 0 张
无图片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上次编辑:-
物种编号:64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5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