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乳头状青褶伞Chlorophyllum neomastoideum
(Hongo) Vellinga 2002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拟乳头状青褶伞
- 别称&俗称Othernames:乳头青褶伞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Chlorophyllum neomastoideum (Hongo) Vellinga 2002
- 属Genus: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
- 分布Distribution:华中地区,目前仅浙江省的湖州市德清县和丽水市莲都区两地有报道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浙江省
- 生态Ecology:秋季群生在肥沃土壤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介绍部分
简介:该种是华中地区的一种青褶伞,特点是菌盖中部有乳头状凸起;担子果各部分受伤变红褐色;菌褶白色至米色;担孢子较小;担子基部常有锁状联合;菌盖鳞片由2-4层膨大细胞组成;体型相对大青褶伞更小。虽然该种属于青褶伞属,但其孢子和成熟菌褶呈白色至淡黄色。
顾新伟,何伯伟著的《浙南山区大型真菌》P58记载了“乳头状大环柄菇
M.mastoidea”这个物种,但从配图上来看更近似于本物种。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浙江省青褶伞属一个新记录种的鉴定, 2017. 赵玉莲, 吴邦仁, 刘昆, 顾新伟. 食药用菌 25(3):178~180    
食毒性 - 胃肠炎型中毒Gastroenteritis该种在浙江引发了1起中毒事件。虽然该种形态上和大青褶伞相似,但误食的患者没有出现大青褶伞典型的肝脏伤害、血相异常等情况,而仅表现为肠胃炎,催吐、洗胃、补液等措施即可治愈。因为两个种在中毒症状上的差异,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怀疑,这个种才在2017年在我国被发现,是我国近年的才记录到的物种。
不同文献记载中本种的食毒性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A multi-gene phylogeny of Chlorophyllum (Agaricaceae, Basidiomycota): new species, new combination and infrageneric classification, 2018. Zai-Wei-Ge, Adriaana Jacobs, Else Vellinga & Phonggeun Sysouphanthong. MycoKeys 32(32): 65-90    https://doi.org/10.3897/mycokeys.32.23831
-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2016. 陈作红、杨祝良、图力古尔、李泰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浙江省青褶伞属一个新记录种的鉴定, 2017. 赵玉莲, 吴邦仁, 刘昆, 顾新伟. 食药用菌 25(3):178~180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乳头青褶伞 图15
Chlorophyllum neomastoideum (Hongo) Vellinga,Mycotaxon 83: 416, 2002.
Lepiota neomastoidea Hongo,Mem.Fac.Educ. Shiga UnivNat Sci.20:51,1970.
Macrolepiota neomastoidea(Hongo)Hongo,Trans.Mycol.Soc. Japan 27:107,1986
担子果中等至大型,肉质。菌盖幼时近球形,后期平展,直径6~10cm,白色至污白色,中央凸起,边缘老时有辐射状沟纹;菌盖表面具褐色鳞片,中央的鳞片完整而平滑,周围的鳞片细小而易脱落;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幼时白色,成熟时米色。受伤变为红褐色。菌柄中生,近圆柱形,长10~12cm,直径 0.6~1cm,初期近白色,后期淡褐色至深褐色,内部中空,基部膨大;菌环上位,膜质,小,宿存。菌肉近白色,伤变为红褐色。
担子18~25x7.5~9um,棒状,薄壁,无色,透明,多具4孢梗,有时具1、2孢梗,孢梗长3~4 um;担子基部常有锁状联合。担孢子 7~9(9.5)x5~6 μm [Q=(1.32)1.38~1.60(1.70),Q=1.48±0.04],侧面观近椭圆形至杏仁形,背腹观近卵形,顶端具平截芽孔,壁厚,光滑,近无色,类糊精质,内壁遇甲酚蓝变红。褶缘囊状体20~40x10~20um,宽棒状至球头短柄状,薄壁,具浅褐色胞内色素。侧生囊状体阙如。菌盖表面鳞片厚60~100um,由2~4层膨大细胞连成链状组成,具褐色至淡褐色胞内色素;末端细胞棒状至宽棒状,直径10~20um。
生境:夏秋群生于竹林中或其他林中地上。世界分布:亚洲(日本和中国)。模式产地:日本。
研究标本:浙江:德清,筏头乡,2014年8月 21日,陈作红3092(HKAS 83208)。
讨论:乳头青褶伞Chl.neomastoideum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各部分受伤变红褐色,菌盖具中央乳头状凸起,菌褶白色至米色,菌柄老时变为淡褐色至褐色,担孢子较小,担子基部常有锁状联合,菌盖鳞片由 2~4层膨大细胞组成。
该种有毒,应避免采食(陈作红等,2016)。
库中图片 1 张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白底褐鳞 上次编辑:-
物种编号:7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10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