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凸顶鹅膏Amanita brunneoumbonata
Thongbai, Raspé & K.D. Hyde 2018
基本信息 |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褐凸顶鹅膏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Amanita brunneoumbonata Thongbai, Raspé & K.D. Hyde 2018
- 属Genus:鹅膏科Amanitaceae
- 属Genus:鹅膏属Amanita
- 分布Distribution:*暂无信息*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
浙江省(非文献记载,来自自然观察记录等)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生态Ecology:夏季“散生于壳斗科林中”,并且“和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与娑罗双属Shorea形成共生关系”。(摘自原始描述,这两属为龙脑香科物种,所以此物种可能生于壳斗科与龙脑香科的混交林中)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外生菌根共生Ectomycorrhizal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
*本物种的记录来自于一些未发表、未正式发表或没有打算发表的研究成果
介绍部分
简介:该物种是鞘托鹅膏组sect.
Vaginatae的一员,菌柄基部不膨大,菌盖边缘有沟纹,菌柄无菌环,锁状联合阙如。该物种的菌盖比较有特色,其菌盖黑褐色,中部的颜色更深,和色浅的菌盖边缘形成对比,表面辐射纤丝状花纹(“has a dark radially fibrillose appearance from center toward margin”),中部凸起。其他特征包括菌柄密被灰黄色至灰白色纤维状至绒毛状鳞片;担孢子球形至近球形,(7.6–) 7.9–10.7 (–11.6) × (6.7–) 7–9.7 (–10.3) μm。
相似物种
我国有分布的暗褐鹅膏
A. atrofusca同样具有凸顶的菌盖和颜色更深的中部色区,但其菌盖边缘沟纹更短(0.2-0.3倍半径,本种0.33-0.42倍半径),且菌柄被大量深褐色糠麸状鳞片,菌托被褐点,担孢子略大,(9.5–) 11.0–14.5 (–15.0) × (8.5–) 11.0–14.5 (–15.0) µm。
我国有分布的褐烟色鹅膏
A. brunneofuliginea拥有白色至污白色的块状外菌幕,残留在菌托表面,常残留在菌盖表面形成斑块状鳞片,担孢子更大,近球形至宽椭圆形,(10.0–) 10.5–13.0 (–14.0) × (9.0–) 9.5–12.0 (–12.5) µm。
原描述于瑞士的
A. umbrinolutea (Secr. ex Gillet) Bataille的菌柄被环带状排列的纤维状ilnp,菌盖没有辐射纤维状的花纹,生于针叶树林下(松属
Pinus和云杉属
Picea spp.)。
原描述于芬兰的
A. magnivolvata Aalto其担子基部的锁状联合相对更常见一些(整个鞘托组的物种的锁状联合都比较少见),而本物种没有锁状联合,且它的孢子更大,(9.0–) 9.8–15.0 (–17.7) × (7.2–) 8.4–12.2 (–15.6) µm,近球形至宽椭圆形。
注释
该种在新闻中有报道(海盐县2022年度生物多样性调查,鲁东大学刘宇教授带领真菌调查团队初步确定了此中国新纪录种,详见
此处)。暂未发现相关的论文报道,可能还未发表。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 High undescribed diversity of Amanita section Vaginatae in northern Thailand, 2018. Thongbai B, Hyde KD, Lumyong S, Raspé O. Mycosphere 9(3): 462–494    https://doi.org/10.5943/mycosphere/9/3/3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无相关文献记录
由于本物种记录来自于未发表或不打算发表的研究成果,目前可能没有正式发表的文献中记录了该物种。
物种描述
无描述
库中图片 2 张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
拍摄日期:未知
摘自新闻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标签:[无]
上次编辑:2023-07-01
物种编号:759
Revised:fals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4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