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鹅膏属Amanita是一个全球广布的大属。该属包含一些中大型的伞菌以及少量腹菌物种,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蘑菇和有重要价值的蘑菇。
鉴于鹅膏属不凡的外貌和丰富多样性,它可能是所有蘑菇中最为有趣以及广为人知的类群之一。目前,鹅膏属记录在案的有1332个物种,其中有约700种是被广泛承认的,而在我国约有150个物种。
鹅膏家族中存在一些世界著名的蘑菇,例如马里奥中经典的红盖白点蘑菇形象,便源自于高纬度地区常见的一种鹅膏——毒蝇鹅膏A. muscaria。又比如,欧洲地区有分布一种橙黄色的可食用鹅膏菌,名为橙盖鹅膏A. ceasarea,相传凯撒大帝很喜欢食用它,因而也被称为凯撒蘑菇。在我国的南方也有和橙盖鹅膏近似的物种,如凸顶红黄鹅膏A. rubroflava,它常被俗称为鸡蛋菌、黄罗伞等,在云南的菜市场上很常见。
鹅膏属中的一些物种拥有剧毒,这些有毒物种属于蘑菇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每年都会杀死不少误食的人类,欧洲的绿盖鹅膏A. phalloides、我国的致命鹅膏A. extialis等物种都因此而著名。
典型的鹅膏属物种都是菌柄中生的伞菌(具有小伞状的外貌),但存在一些腹菌类的物种,它们暂且按下不表。伞菌型鹅膏属物种的核心特征包括:
菌褶一般呈白色,也有黄色、浅粉色、浅绿色等,少数物种菌褶成熟后近褐色;菌褶离生或至少近离生。
拥有菌幕,且一般会留下一些菌幕残余,除非菇体被大雨冲刷过。
这些菌幕残余一般以鳞片(菌盖上的,菌盖边缘的,菌柄上的,或菌柄基部的)、菌环、菌托等形式存在。
孢子印淡色调,多数白色,少数淡粉色。显微镜下孢子光滑。
菌褶菌髓两侧型,菌褶的发育过程为裂子实层型发育。
裂子实层型:
一般情况下,在蘑菇幼年时菌褶不会发育,而等菌盖张开,撑出空间后菌褶才开始发育。而鹅膏属物种的菌褶在幼年就开始发育了,并和菌柄或内菌幕粘连在一起,随着发育的进行菌褶边缘处会发育出很多膨大细胞,使那里的组织变得易碎,并最终被撕扯开来,这种发育过程称为裂子实层型发育schizohymenial development。放大镜下可见鹅膏属物种的菌褶边缘不规则状。这种发育方式决定了鹅膏属都没有褶缘囊状体,并且褶缘都是不育的。
菌盖和菌柄菌髓中常有膨大的末端细胞。
多数物种和野外上了年纪的乔木共生。因此,鹅膏不可能出现在花盆里。
总体上来说,鹅膏属是很容易识别的一个属。
一般在介绍鹅膏的特征时,常常会说“拥有菌环和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这种不严谨的表述很容易让初学者在识别鹅膏时陷入下列误区:
误区一 无中生托
菌托是包裹着菌柄基部的一个袋状构造。当你认为你看到了菌托时,你是真的看到了一圈包裹着菌柄基部的膜质构造——还是仅仅看到了膨大的菌柄基部或者几圈鳞片,然后说服自己那就是菌托?仅仅是一些鳞片或者菌柄基部有些膨大,那不能算作菌托。
误区二 鹅膏都有菌环和菌托?
尽管许多鹅膏物种都满足这一条件,但仍然有一些鹅膏物种缺失其一甚至两者都没有,而且数量并不少。例如,鞘托鹅膏组sect. Vaginatae的物种便缺乏菌环。鹅膏组sect. Amanita很多的物种并没有成型的菌托,而拥有一个膨大的菌柄,且附着了几圈鳞片。缠足鹅膏A. cinctipes的菌幕仅仅是菌柄上的几圈粉末状鳞片而已,根本没有菌环和菌托可言。并且需要注意:菌环和菌托不是稳定的特征,很容易被大雨冲刷消失;有时菌托被掩埋在土壤下,不可见。
误区三 同时拥有菌环和菌托的都是鹅膏?
这句话不严谨,伞菌中同时拥有菌环和菌托的除了鹅膏属,还包括具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velosa和绿褶托菇Clarkeinda trachodes,然而这两者都是在亚洲热带地区、分布很狭窄、较为罕见的物种。仅具有菌环、菌托之一的,更不能简单认定为鹅膏,例如仅具有菌托的伞菌种类还包括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和包脚光柄菇属Volvopluteus,仅具有菌环的种类则更多。
下面是一些常被初学者误认为是鹅膏的类群。
环柄菇类真菌
环柄菇类真菌是最常被误认为鹅膏的。它们与鹅膏类似,也拥有离生,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褶(少数物种绿色)。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环柄菇类是腐生菌,它们经常在花盆、绿化带、城市草地、木头等鹅膏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长出来。其次,许多(但非所有)鹅膏属物种有明显的菌托,而几乎所有环柄菇类物种没有菌托(除了上述的具托大环柄菇)。再者,环柄菇的体型常常更小,许多物种高度在10cm以下,而鹅膏比较高大瘦长些。两者在鳞片形态上也有不同——鹅膏属通常是疣状、絮状、粉末状或者破布状的鳞片,而环柄菇类常有纤维状、块状、糠麸(压扁了的谷壳)状的鳞片。
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环柄菇类真菌的一员。它生长在草地上,缺乏菌托,体型中等(在环柄菇类中算大的),菌盖上有扁平块状的鳞片。
事实上,环柄菇和鹅膏在“气质”上差异很大,对比不同的鹅膏物种和环柄菇物种的图片就可以感觉出其中的差异。比如说,很多环柄菇都是清一色的白色菌盖+褐色(红褐色或淡黄褐色)鳞片,鹅膏属的形态则多样的多;一些环柄菇喜欢簇生生长,而鹅膏少有簇生的案例;许多环柄菇的菌柄瘦长,当它们从狭窄缝隙中寄出来时菌柄常会弯曲,而鹅膏往往生活在开阔的环境,菌柄都是直挺挺的。注意,上述“经验式”的区别并不严谨,不能作为分类学上严格区分环柄菇类和鹅膏属的依据。
蘑菇属Agaricus spp.
蘑菇属物种偶尔也会被错认为是鹅膏。蘑菇属也拥有菌环和离生的菌褶,但它们和环柄菇类一样是腐生菌,能在更多样的环境中生长。蘑菇属物种的菌褶幼年呈白色或淡粉色,成年后会变为褐色至黑色,孢子印呈褐色调;而鹅膏属的多数物种菌褶一直保持白色、淡黄色或淡粉色。另外,两者在鳞片形态上也有不同,鹅膏属通常是疣状、絮状、粉末状或者破布状的鳞片,蘑菇属常有纤维状的鳞片。
蘑菇属物种。
蘑菇属物种的菌褶,老化后带褐色调。如果是幼年时期的,则呈粉色。相对地,鹅膏属的菌褶通常是白色的。
许多对鹅膏属的介绍中,会提及鹅膏属“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 “造成了95%的毒菇致死案例”,这些真实但耸人听闻的数据给人留下“所有鹅膏都剧毒无比”的第一印象,但实际并非如此。概括来说,鹅膏属确实有一些剧毒物种,全球范围内超过50种,我国大约20种,但鹅膏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50个物种。更何况,在我国大约还有20多种鹅膏是可以食用的,甚至在云南地区属于佳肴。
所以,鹅膏确实包含了一些剧毒物种,但也包含了很多可食用物种,以及一些有毒但不大和食毒不明的种类。对有毒鹅膏要抱有防备之心,但也不必闻“鹅膏”色变。有毒鹅膏的毒素只有吃下去才会导致中毒,所以一些遇到鹅膏就绕路走,采蘑菇时还要带个手套的行为就有些小题大作啦。对于食用,要是分不清无毒和有毒鹅膏,那干脆全部避开不吃——因为识别到鹅膏属比较简单,识别剧毒和可食鹅膏则比较费工夫;而全部避开不吃,至少能避免误食“最毒蘑菇”的可能性。
鹅膏属下可以分为3亚属12个组,即使鹅膏属的物种太多难以区分,大致鉴定到组还是比较容易的。鹅膏属物种的分组通常基于下面几个特征:菌盖边缘是否有沟纹;小菌褶是否平截;菌柄基部是否膨大;菌柄是否空心;菌柄上的菌幕残余的特征(是否有菌环/菌托/鳞片)。在鹅膏属物种中,菌盖的颜色是比较稳定的特征,不容易发生褪色;菌环的位置(顶生、上位或中生),菌托的形状,菌盖表面的鳞片形状也是重要的特征;一些鹅膏属物种有特殊的气味(如消毒水味或其他难闻的气味)或者受伤之后菌肉会变色;上述特征都是在确认组别后,鉴定具体物种时有用的信息。
接下来,我将对于上述的部分特征具体做解释。
小菌褶的特征 一般的菌褶会从菌盖边缘一直伸到菌盖中部的菌柄处。小菌褶lamellulae是指夹在这些正常菌褶之间,比正常菌褶更短的菌褶,它们从菌盖边缘开始,仅伸到正常菌褶大约一半的长度。在鹅膏中,小菌褶近菌柄一端的形状可以分为两种:平截和渐狭(或称渐变狭、渐变窄、渐窄等)。具体可见下图。
菌柄空心或实心 鹅膏属中一些物种的菌柄是空心的,另一些则是实心的。听上去很简单,对吧?但在实际操作中,菌柄的空心与否并不太容易判断,一些物种的菌柄中是”半空心“的,例如其中空心部分非常狭窄,或者某些部位空心某些部位则更接近实心,或者菌柄中间填充有疏松海绵状的菌肉等。故而我不太建议过分纠结菌柄是否空心这一特征,尽管它是鹅膏属分组依据特征之一,但毕竟还有其他的更明确的特征可供分类(如小菌褶、菌柄边缘沟纹等)。
菌柄基部特征 菌柄基部特征主要是膨大与否,另外一些鹅膏菌柄基部有假根。一些鹅膏属菌柄基部不膨大,呈现圆柱形;另一些则膨大成球状、卵状、棒状、球根状等。膨大的部分被称为球状体(bulb),注意球状体并不一定是球状的。假根指菌柄向土壤延长,扎近地下的部分。
小菌褶、菌柄的特征。原图来自《中国鹅膏科真菌图志》,经过编辑。
菌盖边缘沟纹 沟纹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鹅膏属下的两个亚属,即鹅膏属和毒鹅膏亚属,两者之间便需要依赖菌盖边缘沟纹的有无来区分。在描述沟纹的长度时,通常会说“XX-XXR”,其中XX是数字,R代表半径,意思是沟纹长度为多少倍的半径。例如“0.2-0.3R”指沟纹长度0.2-0.3倍菌盖半径。
菌幕残余特征 “疣突状”菌幕指的是凸起的小颗粒状的鳞片,“锥状”与疣突状类似,但是末端更尖,像小金字塔。“絮状”的菌幕残余质地类似于柳絮。“粉末状”的菌幕残余如同粉尘般,颗粒小,容易被手或雨水擦去。“破布状”菌幕残余指菌盖表面有一整块平滑的鳞片。
鹅膏属伞菌型物种分组检索表
1. | 常有菌环,无成型菌托;菌柄表面遍布鳞片(鳞片常黄褐色或近白色);菌柄基部不膨大;子实体腐生 | 鳞鹅膏亚属subgen. Lepidella |
1. | 不符合上述综合特征 | 2 |
2. | 菌盖边缘有条纹;小菌褶平截;担孢子非淀粉质 | 3 鹅膏亚属subgen. Amanita |
2. | 不完全符合上述综合特征 | 5 毒鹅膏亚属subgen. Amanitina |
3. | 菌柄基部球状膨大,少数近乎不膨大;菌盖常有菌幕残余(鳞片),并且常表现为锥状、疣状、破布状、颗粒状或粉末状;菌柄基部可能没有成型菌托,有时仅几圈鳞片 | 鹅膏组sect. Amanita |
3. | 菌柄基部不膨大;菌盖基本无菌幕残余,偶尔有破布状菌幕残余;菌柄基部有袋状菌托 | 4 |
4. | 菌环阙如,很少存在;锁状联合少见 | 鞘托鹅膏组sect. Vaginatae |
4. | 菌环总是存在;锁状联合常见 | 橙盖鹅膏组sect. Caesareae |
5. | 菌盖边缘通常没有悬挂的絮状菌幕;菌环膜质,不脆弱,显微镜下主要由菌丝构成 | 6 |
5. | 菌盖边缘常有悬挂的絮状菌幕;菌环膜质至容易破碎,显微镜下主要由膨大细胞构成 | 7 |
6. | 菌幕容易破碎,残留在菌柄基部和菌盖上;菌托常破碎不完整;菌柄膨大至球状 | 碎托鹅膏组sect. Validae |
6. | 菌幕不容易破碎,很少残留在菌盖和菌柄上,仅在菌柄基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浅杯状的菌托,菌托边缘游离;菌柄基部较膨大,部分物种球状膨大 | 檐托鹅膏组sect. Phalloideae |
7. | 菌盖边缘常有沟纹(偶尔无沟纹);小菌褶平截;菌幕分内外两层,外层形成菌托,内层容易被撕破并部分残留在菌盖表面;菌褶干后变暗;担孢子非淀粉质 | 暗褶鹅膏组sect. Amidella |
7. | 不完全符合上述特征 | 8 |
8. | 子实体体型大;菌柄基部腹鼓状至萝卜状,常有短的假根;锁状联合阙如;较为罕见 | 松果鹅膏组sect. Strobiliformes |
8. | 子实体体型大至小;菌柄基部近球形,一般无假根;锁状联合有或无;很常见 | 残鳞鹅膏组sect. Roanokenses |
白柄鹅膏Amanita albidostipes
描述待补充 |
变黄鹅膏Amanita alboflavescens
描述待补充 |
大白鹅膏Amanita alboumbelliformis
该种以前记载为白条盖鹅膏近似种Amanita cf.chepangiana。...... |
长柄鹅膏Amanita altipes
描述待补充 |
窄褶鹅膏Amanita angustilamellata (Höhn.) Boedijn
描述待补充 |
粗鳞盖鹅膏Amanita aspericeps
该种与灰疣鹅膏Amanita griseoverrucosa非常相似,在我国常被误定...... |
暗褐鹅膏Amanita atrofusca
有研究认为应属于褐黄鹅膏(杨祝良 et al. 2018)...... |
淡肉褶鹅膏Amanita avellaneifolia
描述待补充 |
雀斑鳞鹅膏Amanita avellaneosquamosa
描述待补充 |
巴塔鹅膏Amanita battarrae (Boud.) Bon
描述待补充 |
褐烟色鹅膏Amanita brunneofuliginea
描述待补充 |
红点杵柄鹅膏Amanita brunneolimbata
描述待补充 |
褐斑鳞鹅膏Amanita brunneomaculata
描述待补充 |
褐细长鹅膏Amanita brunneoprocera
描述待补充 |
球果状鹅膏Amanita brunneostrobilipes
描述待补充 |
拟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oides
描述待补充 |
草鸡㙡鹅膏Amanita caojizong
在我国曾长期被认作是隐花青鹅膏...... |
粗鳞鹅膏Amanita castanopsis
描述待补充 |
长腿鹅膏Amanita changtuia
描述待补充 |
白条盖鹅膏Amanita chepangiana
描述待补充 |
裘氏鹅膏Amanita chiui
描述待补充 |
缠足鹅膏Amanita cinctipes
描述待补充 |
灰鳞假根鹅膏Amanita cinereoradicata
该种在我国曾被定为北美及欧洲的大盖灰鳞鹅膏A. cinereopannosa(袁明生,孙佩琼,1995),但从形态学上和系统发育学上二者都有区别。...... |
环带鹅膏Amanita cingulata
该种具有菌环,这一特征在鞘托鹅膏组中十分特殊。同样具有菌环的A.annulata体型更大,盖表和菌柄基部被黄褐色锥状鳞片,且没有成型菌环。...... |
橙黄鹅膏Amanita citrina
该物种在我国还记载有1变种,即灰色变种var.grisea(魏礼、赵瑞琳,2015)。...... |
黄环鹅膏Amanita citrinoannulata
本种和灰盖黄环鹅膏A. citrinoindusiata十分相似,但本种子实体更小、更细长,且受伤会变红褐色...... |
灰盖黄环鹅膏Amanita citrinoindusiata
描述待补充 |
显鳞鹅膏Amanita clarisquamosa
描述待补充 |
环鳞鹅膏Amanita concentrica
模式产地在日本,可能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
脱鳞鹅膏Amanita detersa
描述待补充 |
翘鳞鹅膏Amanita eijii
描述待补充 |
脱皮鹅膏Amanita elata
描述待补充 |
椭基鹅膏Amanita elliptica
描述待补充 |
可食鹅膏Amanita esculenta
描述待补充 |
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 Yang & T.H. Li 2001
致命鹅膏是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有分布的一种纯白色鹅膏物种,其含有剧毒的鹅膏毒肽,误食少量即会中毒,致死率高。致命鹅膏隶属于檐托鹅膏组,该组物种绝大多数均为剧毒鹅膏。致命鹅膏的特点包括:菌褶白色,离生。(这一点是大多数鹅膏的共同特点)...... | ![]() |
小托柄鹅膏Amanita farinosa
描述待补充 |
粉色鹅膏Amanita fense
描述待补充 |
黄柄鹅膏Amanita flavipes
描述待补充 |
黄鳞柱柄鹅膏Amanita flavofloccosa
腐生的性质在本属中十分特别。有观点支持成立腐生鹅膏属Saproamanita并将其并入,也有支持建立这一组的...... |
黄豹斑鹅膏Amanita flavopantherina
描述待补充 |
黄鳞灰盖鹅膏Amanita flavosquamosa
描述待补充 |
弗兰兹鹅膏Amanita franzii
描述待补充 |
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 Sacc.
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浅灰色至褐色,表面有撕裂的褐色、深灰色至黑色鳞片,呈格纹或斑块状;有菌环;菌柄基部膨大呈球状。...... |
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 Hongo
该物种属于檐托鹅膏组,有剧毒,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导致死亡的种类,能引起急性肝损害中毒。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体型通常较小,菌盖一般3-6...... |
拟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oides
描述待补充 |
褐顶黄缘鹅膏Amanita fuscoflava
描述待补充 |
灰绒鹅膏Amanita griseofarinosa
该种与灰盖大鹅膏A. berkeleyi相似,容易混淆,在我国曾被误定,目前灰盖大鹅膏在我国尚无记录...... |
灰褶鹅膏Amanita griseofolia
描述待补充 | ![]() |
灰豹斑鹅膏Amanita griseopantherina
描述待补充 |
灰盖粉褶鹅膏Amanita griseorosea
描述待补充 |
灰伞鹅膏Amanita griseoumbonata
描述待补充 |
灰疣鹅膏Amanita griseoverrucosa
描述待补充 |
赤脚鹅膏Amanita gymnopus
描述待补充 |
黄边鹅膏Amanita hamadae
描述待补充 |
黑石顶鹅膏Amanita heishidingensis
描述待补充 |
双色鹅膏Amanita hemibapha
描述待补充 |
本乡鹅膏Amanita hongoi
描述待补充 |
湖南鹅膏Amanita hunanensis
描述待补充 |
假球基鹅膏Amanita ibotengutake
描述待补充 |
短棱鹅膏Amanita imazekii
描述待补充 |
粉褶鹅膏Amanita incarnatifolia
描述待补充 |
丝盖鹅膏Amanita innatifibrilla
描述待补充 |
日本鹅膏Amanita japonica
描述待补充 |
爪哇鹅膏Amanita javanica
描述待补充 |
黄蜡鹅膏Amanita kitamagotake
描述待补充 | ![]() |
异味鹅膏Amanita kotohiraensis
描述待补充 |
白底鳞鹅膏Amanita lanigera
描述待补充 |
木色鹅膏Amanita lignitincta
描述待补充 |
李逵鹅膏Amanita liquii
描述待补充 |
长棱鹅膏Amanita longistriata
描述待补充 |
黄褶鹅膏Amanita luteofolia
描述待补充 |
大果鹅膏Amanita macrocarpa
描述待补充 |
隐花青鹅膏Amanita manginiana
模式产地在越南,但因标本保存不当而造成该物种概念很模糊。...... |
密鳞腐生鹅膏Amanita manicata
腐生的性质在本属中十分特别。有观点支持成立腐生鹅膏属Saproamanita并将其并入,也有支持将其作为鹅膏属的一组的。...... |
黄顶白缘鹅膏Amanita melleialba
描述待补充 |
小毒蝇鹅膏Amanita melleiceps
描述待补充 |
米古丽鹅膏Amanita miculifera
描述待补充 |
细鳞鹅膏Amanita minutisquama
描述待补充 |
美黄鹅膏Amanita mira
描述待补充 |
肉托鹅膏Amanita modesta
描述待补充 |
软托鹅膏Amanita molliuscula
描述待补充 |
毒蝇鹅膏Amanita muscaria
描述待补充 |
新缠足鹅膏Amanita neocinctipes
描述待补充 |
拟卵盖鹅膏Amanita neoovoidea
曾被置于暗褶鹅膏组sect. Amidella,系统发育学结果表示应归于残鳞鹅膏组sect. Roanokenses...... |
小污白鹅膏Amanita nivalis
描述待补充 |
欧氏鹅膏Amanita oberwinklerana Zhu L. Yang & Yoshim. Doi
Index Fungorum显示学名为A. oberwinkleriana...... |
黄褐鹅膏Amanita ochracea
描述待补充 |
橄榄褐鹅膏Amanita olivaceofusca
描述待补充 |
东方杏黄鹅膏Amanita orienticrocea
描述待补充 |
东方褐盖鹅膏Amanita orientifulva Zhu L. Yang, M. Weiss & Oberw.
描述待补充 |
东方黄盖鹅膏Amanita orientigemmata
描述待补充 |
红褐鹅膏Amanita orsonii
描述待补充 |
卵孢鹅膏Amanita ovalispora Boedijn
描述待补充 |
蟹红鹅膏Amanita pallidocarnea
描述待补充 |
疣鳞绿褶鹅膏Amanita pallidochlorotica
描述待补充 |
淡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 P. Zhang & Zhu L. Yang
描述待补充 |
暗圈鹅膏Amanita pallidozonata
描述待补充 |
屑鳞鹅膏Amanita pannosa
该种是2018年发表的物种。王锋尖(2019)内的“屑鳞鹅膏Amanita cf. gymnopus”可能指该物种。...... |
短棱小鹅膏Amanita parvicurta
描述待补充 |
小致命鹅膏Amanita parviexitialis
描述待补充 |
小格纹鹅膏Amanita parvifritillaria
描述待补充 |
小豹斑鹅膏Amanita parvipantherina Zhu L. Yang, M. Weiss & Oberw.
描述待补充 |
锥鳞小白鹅膏Amanita parvivirginea
描述待补充 |
松生鹅膏Amanita pinophila
描述待补充 |
褐云斑鹅膏Amanita porphyria
该种在欧洲为广布种,且在东北亚也有报道。近年来在吉林有记录...... |
高大鹅膏Amanita princeps
描述待补充 |
假黄盖鹅膏Amanita pseudogemmata
该物种曾被置于鹅膏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应置于檐托鹅膏组。 该物种为复合群。...... | ![]() |
假隐花青鹅膏Amanita pseudomanginiana
描述待补充 |
假豹斑鹅膏Amanita pseudopantherina Zhu L. Yang
描述待补充 |
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 Hongo
描述待补充 |
拟高大鹅膏Amanita pseudoprinceps Yang-Yang Cui, Qing Cai & Zhu L. Yang 2018
拟高大鹅膏是橙盖鹅膏组下的一个物种,是2018年我国学者发表的一个新物种,目前已知在中国、尼泊尔和泰国有分布。其名称源自于它和高大鹅膏A. princeps的相似性,种加词前缀pseudo-意为“假的,近似...... | ![]() |
假残托鹅膏Amanita pseudosychnopyramis
描述待补充 |
假灰托鹅膏Amanita pseudovaginata Hongo
描述待补充 |
锥鳞灰鹅膏Amanita pyramidata
描述待补充 |
白幕鹅膏Amanita retenta
描述待补充 |
裂皮鹅膏Amanita rimosa
描述待补充 |
玫瑰褶鹅膏Amanita roseolifolia
该种过去在我国被误定为灰盖鹅膏A.griseoturcosa...... |
赭盖鹅膏Amanita rubescens
描述待补充 |
锈基鹅膏Amanita rubiginosa
描述待补充 |
凸顶红黄鹅膏Amanita rubroflava
描述待补充 |
红缘鹅膏Amanita rubromarginata
描述待补充 |
红托鹅膏Amanita rubrovolvata S. Imai
描述待补充 | ![]() |
赭褐鹅膏Amanita rufobrunnescens
该物种隶属于暗褶鹅膏组sect. Amidella,种加词rufobrunnescens意为“红褐色的”,指其菌体受伤后变红褐色。它的主要特征是菌盖污白色,边缘有短沟纹,被橙褐色至淡褐色近膜质鳞片;菌托很发达,袋状;菌褶离生,白色,受伤变红褐色至...... |
土红鹅膏Amanita rufoferruginea Hongo
描述待补充 |
刻鳞鹅膏Amanita sculpta
描述待补充 |
暗盖淡鳞鹅膏Amanita sepiacea S. Imai
描述待补充 |
神农架鹅膏Amanita shennongjiana
描述待补充 |
泰国鹅膏Amanita siamensis
描述待补充 |
橄榄色鹅膏Amanita similis
描述待补充 |
中华鹅膏Amanita sinensis
该种在我国还记载有一个变种,即近球孢变种var.subglobispora...... |
杵柄鹅膏Amanita sinocitrina Zhu L. Yang, Zuo H. Chen & Z. G. Zhang
描述待补充 |
圆足鹅膏Amanita sphaerobulbosa
描述待补充 |
块鳞灰鹅膏Amanita spissa
描述待补充 |
块鳞白鹅膏Amanita spissacea
描述待补充 |
灰鳞柄鹅膏Amanita squarrosipes
描述待补充 |
黄鳞鹅膏Amanita subfrostiana Zhu L. Yang
描述待补充 |
假灰花纹鹅膏Amanita subfuliginea
描述待补充 |
球基鹅膏Amanita subglobosa Zhu L. Yang
描述待补充 |
假双色鹅膏Amanita subhemibapha
描述待补充 |
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 Imai
该种在我国还记载有一个变种,即黄盖鹅膏白色变种var.alba。...... |
假淡红鹅膏Amanita subpallidorosea
描述待补充 |
亚小豹斑鹅膏Amanita subparvipantherina
描述待补充 |
残托鹅膏Amanita sychnopyramis Corner & Bas
该种在我国还记载有一个变型,即有环变形f.subannulata。...... |
长柄褐盖鹅膏Amanita tenuifulva
描述待补充 |
泛红鹅膏Amanita timida
描述待补充 |
绒托鹅膏Amanita tomentosivolva Zhu L. Yang
描述待补充 |
褐黄鹅膏Amanita umbrinolutea
Index Fungorum显示已被并入巴塔鹅膏Amanita battarrae...... |
灰托鹅膏Amanita vaginata (Bull.) Lam.
该种在我国还记载有一个变种,即白色变种var.alba。...... |
疣托鹅膏Amanita verrucosivolva
描述待补充 |
绒毡鹅膏Amanita vestita Corner & Bas
描述待补充 |
锥鳞白鹅膏Amanita virgineoides Bas
描述待补充 |
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
描述待补充 |
颜氏鹅膏Amanita yenii
描述待补充 |
袁氏鹅膏Amanita yuaniana
描述待补充 |
臧氏鹅膏Amanita zangii
曾被置于鳞鹅膏组sect. Lepidell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应置于檐托鹅膏组sect. Phalloideae...... |
环纹鹅膏Amanita zonata
描述待补充 | ![]() |
显环鹅膏Amanita annulata L.P. Tang & W.H. Zhang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大,白色;菌盖宽13-15cm,边缘有短沟纹;盖表和菌柄基部被大的,黄白色,近锥状或金字塔状的菌幕残余,没有成型的菌托;菌柄部分空心,基部不膨大;菌褶白色,离生,小菌褶近平截;菌环白色,上位;担孢子宽椭圆形至椭圆形,非淀粉质;子实体各部位...... |
环领鹅膏Amanita collariata Y.T. Su, Zhu L. Yang & Z.H. Chen 2022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黄褐色至深褐色,边缘有沟纹;盖表菌幕残余颗粒状至锥状,污白色至褐色,容易脱落;菌褶白色,离生,小菌褶平截;菌柄被污白色至黄褐色纤维,中空,基部膨大,有环带状菌幕残余;菌环上位,近白色;担孢子宽椭圆形,非淀粉质;子实体各部位无锁状联合。...... |
亚红鹅膏Amanita subparcivolvata Y.T. Su, W.Q. Qin, Zhu L. Yang & Z.H. Chen 2022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中等大小;菌盖橙红色至橙黄色调,边缘有沟纹,盖表有圆锥状至疣状近黄色鳞片;菌褶离生,白色,小菌褶平截;菌柄被近黄色鳞片,常形成破碎的环状构造,基部膨大;担孢子宽椭圆形至近球形,非淀粉质;锁状联合在子实体各处都存在。拟名“...... |
巧克力鹅膏Amanita cacaina L.P. Tang, T. Huang & N.K. Zeng 2023
该种隶属于碎托鹅膏组sect. Validae。“巧克力鹅膏”系唐丽萍老师在微信公众号真菌王国中,《中国海南岛鹅膏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的发现》一文中的译名。菌物爱好者曾称该种为“可可鹅膏”。...... |
Amanita parvigrisea L.P. Tang, T. Huang & N.K. Zeng 2023
描述待补充 |
Amanita pseudofritillaria L.P. Tang, T. Huang & N.K. Zeng 2023
描述待补充 |
中华刻鳞鹅膏Amanita pseudosculpta L.P. Tang & T. Huang 2023
该种隶属于碎托鹅膏组sect. Validae。“中华刻鳞鹅膏”系唐丽萍老师在微信公众号真菌王国中,《中国海南岛鹅膏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的发现》一文中的译名。菌物爱好者曾称该种为“假刻鳞鹅膏”。...... |
Amanita yangii L.P. Tang & T. Huang 2023
描述待补充 |
杵形鹅膏Amanita chuformis Yang-Yang Cui, Qing Cai & Zhu L. Yang 2021
该物种隶属于檐托鹅膏组sect. Phalloideae,其主要特征是菌盖灰色至褐色,被灰色至褐色的锥形至片状鳞片;菌盖边缘略有条纹,不明显;菌褶离生,白色;菌环顶生;菌柄基部明显膨大,被少量的菌幕;担孢子淀粉质至弱淀粉质,近球形至宽椭圆形;无锁...... |
褐凸顶鹅膏Amanita brunneoumbonata Thongbai, Raspé & K.D. Hyde 2018
该物种是鞘托鹅膏组sect. Vaginatae的一员,菌柄基部不膨大,菌盖边缘有沟纹,菌柄无菌环,锁状联合阙如。该物种的菌盖比较有特色,其菌盖黑褐色,中部的颜色更深,和色浅的菌盖边缘形成对比,表面辐射纤丝状花纹(“has a dark radi...... | ![]() |